[!--temp.dxstHeader--]

杜南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下大学生党员网络身份的建构

作者:杜南芬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福建省“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示范班2班的一员,得以参加此次培训,我倍感荣幸和珍惜。无论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考核形式的设置或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交流互动模式等,都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以及所专研的意识形态方向,此次培训感触最深的是培训班所采取的互联网线上学习的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话语体系应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平台上掌握话语权,才能真正掌握广大学生群体,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共识、积聚力量。

  众做周知,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不仅导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经受着西方“强势信息文化”的大规模洗礼;同时,话语内容的多样化带来话语主体的多元化,也削弱了官方原有的一元话语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成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大学生日常活动平台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者、追随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中国共产党员,在网络平台中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主旋律时,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值得广大学生党员探寻的一个问题。

  第一,就个人维度而言,大学生党员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在政府、学院精英和大众的多元化声音中周旋的大学生党员应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信仰,理性、辩证地看待这现代化进程中的合理分歧,而非被此迷惑甚至迷失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的《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大学生党员不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受众群体,因为其不仅接受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又承蒙着大学里学院知识分子的教育。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维能力处于高峰水平,辩证逻辑思维趋于成熟与完善,思维更具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是大学生党员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就社会维度而言,大学生党员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检验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的试金石。因此,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没有活动场域的界限,无论在现实社会抑或网络这样的虚拟世界,核心价值观都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其次,活跃于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大学生党员,应积极主动将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转换为自己平常的用语,贯穿在自己思想表达的过程中。这并非要求大学生党员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辞藻,生硬的作为自己表述的内容,而是在自己思想的表达中涵盖着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壮大朋友圈、微博等常规的网上交流平台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声音、声势。同时,大学生党员应有意识地将自己培养成网络意见领袖,在与广大学生网民互动过程中,选择学生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基于本身对核心价值观信仰的基础上,发表真实的见解和看法,通过大学生党员意见领袖将严肃的社会问题转化为轻松活泼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群体中,增加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吸引力,从而赢得更多大学生网民的认可。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收获,不当之处请党组织批评指正。

  福建师范大学 杜南芬

  2016年5月15日

[!--temp.dxst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