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中组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刘美玲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0日

个人简介

刘美玲,1971年生,女,博士,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学院支部书记,曾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目前为山西省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目前,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慈善伦理研究》,主持省级课题10项。论文《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和谐融通——当代道德教育新走向》在2009年11月获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德育优秀论文奖。《感恩与责任:当代中国伦理困境解析》获得2009年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曾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荣获过山西省一等功、二等功。两次获得山西大学校级优秀党员。

在此次高校党支部书记”两学一做”网络培训班的学习中,完成必修课学习1381分钟,参与班级研讨一次,在线测试成绩为88.5分,收获颇丰,提交了题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自信意识”的学习成果。

参训感悟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自信意识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这就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大好机遇。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带着应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入木三分”学,由表及里增强自信意识,随时准备在这块领地上建功立业。

一、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四个自信里面,理论自信是精髓。理论自信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理论现实价值充分肯定,肯定它是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正确把握。二是对于理论发展和未来有坚定的、必胜的信心。我们的”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即我们坚信这个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在未来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前进的思想武器,是能够医治社会弊病的救世良方,是能够经得起逻辑认证和实践检验的真理。

为什么要谈理论自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弱化、边缘化的危险。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太自信,讲起课来不能理直气壮,写起文章来常常人云亦云,这就不容易使学生信服,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其实,理论自信源自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与认识,理论自信源自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理论自信源自于我们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与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信任。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理解,理解中坚持,坚持中创新,创新中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我们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信任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好教师的要求,第一条就是”有理想信念”,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自己有理想、有信念、有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身正令行,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感,情感认同感,道路认同感,才能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二、教学自信

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教师的教学自信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做一个教学自信的老师,既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状态,也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或者理论不太自信等原因往往缺乏教学自信,要么上课照本宣科、死搬教条;要么回答学生问题时避重就轻、顾而言他;要么淡化意识形态、任意发挥,无意中散布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既不能直面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更谈不上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使得学生真正信服自己,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

陈寅恪老先生曾经说过:”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是何等的教学自信!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该有这种自信,才能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首先,教学自信与科研有关。过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常常走马灯似的在课堂上旋转,忽视了科学研究。如今,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与教学研究,日益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事实证明,科研搞得好,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就容易把握好,容易说服学生。过去那种单纯搞教学的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如今复杂多变的教育形势,现实需要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沉下心来,加强科学研究,勤读马列经典原著,切实地研究中国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教学自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自说自话。如今的大学生,已经是95后,他们是在信息爆炸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网络,他们的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生活方式也都迥异于以前的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要学会用适合他们方式解决问题,不要自说自话。

第三,要琢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该琢磨一套属于自己的带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教学中谨记高举一杆旗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帜;二是在教学中始终明确一个目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胡讲、乱讲;既要注意讲课过程中的活泼性与趣味性,也要注意其逻辑性与政治性。

三、职业自信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孟子也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与成长的引路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我们应该为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感到自豪。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由于学校不太重视以及社会负面影响等原因,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职业不太自信。具体表现就是向上级领导提要求时腰杆不直,与兄弟单位协调工作时不能守住底线,回答学生问题时闪烁其词、支支吾吾,说话办事没有底气,常常有职业倦怠感,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二等公民”,缺乏职业意识与职业”抱负”,严重的甚至心神俱疲,更谈不上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

事实上,当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黄金时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国家和教育部对我们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学科和课程建设发展的速度也是空前的,我们的队伍也正在日益壮大。大家都知道,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这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也为我们每个教师提供了事业平台。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大好时代,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事业,它是利国利民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是关乎为国守土、为党立言、为民育人的千秋大业。

我们应该深知:我们现在是站在人民的讲坛上,担负着”党之喉舌”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该有职业自信,事业自信!

1刘美玲_副本.jpg

个人照片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
  • 查看
    公众号
  • 操作指南